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,滌蕩人的靈魂,每閱讀一本好書,都能在心中播下一顆美好的種子,含苞待放。通過好書分享可以使每一位同學獲得更多的閱讀資源,我院讀書會于9月23日在精進樓二樓閱覽室開展好書分享活動。
《詭計博物館》是大山誠一郎于2015年創(chuàng)作的短篇推理集,以“懸案”為主題,出版后備受好評,并獲得了密室大獎。而《詭計博物館》最出彩的并非詭計,而是那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、抽絲剝繭、近乎無懈可擊的推理,書中有一段話完美呈現(xiàn)了主人公的決心:“我一直把赤色博物館視作防止犯人逃脫法律制裁的最后一座要塞。每當有陷入迷宮的疑案的證物被送到這里來的時候,我都會重新整理一遍案件的脈絡(luò)。當然大多數(shù)時候是沒有什么新發(fā)現(xiàn)的。可是偶爾也會找到一些新的視角。從新的視角去眺望整個案件的話,可能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通向終點的路。我要賭一賭那個可能性。”社長田佐也談了對于這本書的感悟:有堅持,重細節(jié)。堅持追逐案件的真相,不忽略每一個小細節(jié),這也許就是化解謎題的關(guān)鍵所在。
社員陳嘉誠分享了《壞小孩》,這本書將“人性”二字完美的披露出來,本應該最為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卻成為了“最壞”的人。可男主人公朱朝陽雖然是八九點鐘的太陽,背后卻藏著深深的陰影,一個秘密被悄然放進這個角落,即使他還是眾人眼中的“好孩子”,而兩個曾經(jīng)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不過是那個暑假的一道插曲,人心的惡真是潘多拉的魔盒,打開它便是萬惡深淵。
最后,社團指導老師鄒銘瑤聯(lián)系熱點新聞,談到:善惡并沒有明確的年齡劃分,面對某些新聞很多人會感嘆“是不是壞人變老了?!”,面對某些新聞也有人會感嘆“子不教,誰之過?!”,對于弱勢群體有天然的好感,但是這好感也是來源于人們心中的“善”。堅定地存善念,不為惡所用,盡己所能,止惡揚善,如果一個人的力量不夠,那么就努力去喚醒更多的人加入“止惡”的隊伍。